首页 > 案例 > 案例展示 > 地方案例 > 北京

北京市平谷区:数字赋能大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9-05    来源:北京市委网信办    浏览次数:     打印

北京市平谷区素有“中国桃乡”之称,大桃产业作为其农业主打特色产业,已形成4大类近300个品种,2022年种植规模10.7万亩,产量2.54亿斤。近年来,平谷区探索将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与大桃产业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土地低效化、劳动力老龄化、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缺乏等问题,2022年销售额达11亿元,平均每斤大桃价格增长1元以上,“平谷大桃”已成为7万名桃农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一、推广数字化管理新模式,结出兴业富民“幸福果”

(一)建设智慧桃园,信息驱动提质效。推进智慧桃园示范应用场景项目建设,桃园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全程采用智能机械化设备,通过将智能检测监测技术、无人系统、数据建模分析应用到整个大桃生长季,实现大桃种植标准化、精细化。与传统桃园相比,智慧桃园生产投入降低16.5%,产出提高至1.5倍,节省人工50%。智慧桃园产出的大桃品质优异,备受市场欢迎,成为北京盒马鲜生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售价较普通桃子高30%-40%,平谷大桃由“论斤卖”正在转变为“按盒卖、按个卖”。

01.jpg

图 1 西营未来果园履带式喷雾机作业

(二)搭建网络平台,技术服务解难题。在大桃主产镇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利用无人机、大型植保机等设备提供机械化、智能化服务,特别是针对部分果农年龄大、没能力经营等问题,提供果园托管服务。建设技术服务网络平台,大桃种植农户可通过平台定制服务,学习种植技术。通过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智能机械设备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有效提升大桃种植的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优质果率提升20%,含糖量提高2至3度,每亩年增收节支约1100元。

(三)构建追溯体系,加强监测保安全。健全大桃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二维码、防伪标签检测系统,把生产主体纳入追溯体系监测。对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做好数据采集、数据提供、统计分析服务。通过发放“诚信卡”等方式,引导桃农诚信销售大桃,消费者可直接溯源维权。

二、抢抓“互联网+”新机遇,搭建大桃销售“大舞台”

(一)畅通物流大动脉,拓宽渠道保供应。扩容大桃市场一级分拣中心,合理设立大桃快递揽收点161个,实现大桃产区全覆盖、缩短运输时效。与盒马鲜生等建立供货联系,入驻国内头部电商平台,开设“平谷馆”等销售专区,平谷大桃电商网络已基本覆盖全部省市,300余个主要城市次日达。2022年快递单量达到440余万单,较去年增长约20%。

02.jpg

图 2 大华山镇物流集散地分拣已装箱的平谷大桃

(二)把握营销新趋势,直播带货强推广。联合权威媒体开展“平谷鲜桃季”等大型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18场,提高“平谷大桃”品牌知名度。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对接东方甄选开展户外沉浸式助农带货直播,7分钟内1万箱鲜桃全部售罄,销售额近百万元。应用元宇宙场景,引入虚拟人与真人互动直播售卖大桃,实现粉丝量、销售额双提升。

03.jpg

图 3 “平谷鲜桃季”带货直播

(三)激发桃农原动力,上网触电提流量。依靠新农人讲师团,开展“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培训,培育新型桃农,让手机成为农民销售的“新工具”,累计培训果农7000余人、5万余人次。使广大桃农成为自电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实现利润最大化。2022年大桃网络销售占比达到20.5%,销售量达5200余万斤,促进农民增收1.7亿元。

三、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举办云上桃花节,擦亮休闲金名片。创新采用168小时慢直播模式实时播放桃花绽放盛景,搭建互联网多平台传播矩阵,让全国各地的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云上赏桃花。累计1000万人次云赏花,700万人次在线互动。吸引观众从云端走到线下,到平谷认养桃树、采摘大桃。

(二)以智为道促融合,拓展旅游新玩法。建设“平谷一键智慧游”平台,为游客推荐桃花观赏路线,串联起区内旅游景点及沿线食住商家,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拉动集民宿、采摘、露营、农家宴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休闲数据库,采集发布观光采摘大桃时间、价格等信息,周期性精准推送。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农旅融合,将平谷打造成京郊游热门地区。以中秋节为例,2022年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游客数量增长33.7%,总收入增长159.1%,人均消费增长92.7%

(三)以桃为本强文创,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桃醉平谷”区域公共品牌,把平谷的文化元素和线上消费者喜欢的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全新大桃包装,制作大桃形象动画,开发互动小游戏,通过全渠道数字化营销,提高地域品牌影响力。发掘桃花扇雪糕、桃花普洱茶等桃文创产品及“伴手礼”,让国宴礼桃走进百姓家、融入“生活圈”。

四、有关典型经验

(一)坚持党建引领,健强组织体系。将大桃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全区各级党组织一项重要任务,区委抓统筹,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推动数字技术在大桃产业链上应用。成立区、镇、村三级工作专班,建立区、镇、村、合作社、种植户“五位一体”,责任清晰、任务明确、机制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聚焦双链融合,突出全面赋能。融合打造数据链和大桃产业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高效收集、精准分析土壤成分、大桃品质、产量分布、市场销售等数据,将结果运用到大桃生产、销售各环节,强化数字技术对大桃产业链的支撑作用,促进大桃产业提质增效。

(三)专家团队驻村,推进技术应用。通过建设博士农场、科技小院等形式,吸引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团队驻村,探索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手把手传授农民应用技术,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数字化应用过程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智慧果园建设、科研机构落地、物流体系建设、电商知识培训等,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企业资源,推动大桃产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