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素有“中国桃乡”之称,大桃产业作为其农业主打特色产业,已形成4大类近300个品种,2022年种植规模10.7万亩,产量2.54亿斤。近年来,平谷区探索将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与大桃产业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土地低效化、劳动力老龄化、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缺乏等问题,2022年销售额达11亿元,平均每斤大桃价格增长1元以上,“平谷大桃”已成为7万名桃农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一)建设智慧桃园,信息驱动提质效。推进智慧桃园示范应用场景项目建设,桃园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全程采用智能机械化设备,通过将智能检测监测技术、无人系统、数据建模分析应用到整个大桃生长季,实现大桃种植标准化、精细化。与传统桃园相比,智慧桃园生产投入降低16.5%,产出提高至1.5倍,节省人工50%。智慧桃园产出的大桃品质优异,备受市场欢迎,成为北京盒马鲜生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售价较普通桃子高30%-40%,平谷大桃由“论斤卖”正在转变为“按盒卖、按个卖”。
图 1 西营未来果园履带式喷雾机作业
(二)搭建网络平台,技术服务解难题。在大桃主产镇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利用无人机、大型植保机等设备提供机械化、智能化服务,特别是针对部分果农年龄大、没能力经营等问题,提供果园托管服务。建设技术服务网络平台,大桃种植农户可通过平台定制服务,学习种植技术。通过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智能机械设备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有效提升大桃种植的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优质果率提升20%,含糖量提高2至3度,每亩年增收节支约1100元。
(三)构建追溯体系,加强监测保安全。健全大桃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二维码、防伪标签检测系统,把生产主体纳入追溯体系监测。对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做好数据采集、数据提供、统计分析服务。通过发放“诚信卡”等方式,引导桃农诚信销售大桃,消费者可直接溯源维权。
(一)畅通物流大动脉,拓宽渠道保供应。扩容大桃市场一级分拣中心,合理设立大桃快递揽收点161个,实现大桃产区全覆盖、缩短运输时效。与盒马鲜生等建立供货联系,入驻国内头部电商平台,开设“平谷馆”等销售专区,平谷大桃电商网络已基本覆盖全部省市,300余个主要城市次日达。2022年快递单量达到440余万单,较去年增长约20%。
图 2 大华山镇物流集散地分拣已装箱的平谷大桃
(二)把握营销新趋势,直播带货强推广。联合权威媒体开展“平谷鲜桃季”等大型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18场,提高“平谷大桃”品牌知名度。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对接东方甄选开展户外沉浸式助农带货直播,7分钟内1万箱鲜桃全部售罄,销售额近百万元。应用元宇宙场景,引入虚拟人与真人互动直播售卖大桃,实现粉丝量、销售额双提升。
图 3 “平谷鲜桃季”带货直播
(三)激发桃农原动力,上网触电提流量。依靠新农人讲师团,开展“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培训,培育新型桃农,让手机成为农民销售的“新工具”,累计培训果农7000余人、5万余人次。使广大桃农成为自电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实现利润最大化。2022年大桃网络销售占比达到20.5%,销售量达5200余万斤,促进农民增收1.7亿元。
(一)举办云上桃花节,擦亮休闲金名片。创新采用168小时慢直播模式实时播放桃花绽放盛景,搭建互联网多平台传播矩阵,让全国各地的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云上赏桃花。累计1000万人次云赏花,700万人次在线互动。吸引观众从云端走到线下,到平谷认养桃树、采摘大桃。
(二)以智为道促融合,拓展旅游新玩法。建设“平谷一键智慧游”平台,为游客推荐桃花观赏路线,串联起区内旅游景点及沿线食住商家,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拉动集民宿、采摘、露营、农家宴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休闲数据库,采集发布观光采摘大桃时间、价格等信息,周期性精准推送。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农旅融合,将平谷打造成京郊游热门地区。以中秋节为例,2022年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游客数量增长33.7%,总收入增长159.1%,人均消费增长92.7%。
(三)以桃为本强文创,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桃醉平谷”区域公共品牌,把平谷的文化元素和线上消费者喜欢的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全新大桃包装,制作大桃形象动画,开发互动小游戏,通过全渠道数字化营销,提高地域品牌影响力。发掘桃花扇雪糕、桃花普洱茶等桃文创产品及“伴手礼”,让国宴礼桃走进百姓家、融入“生活圈”。
(一)坚持党建引领,健强组织体系。将大桃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全区各级党组织一项重要任务,区委抓统筹,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推动数字技术在大桃产业链上应用。成立区、镇、村三级工作专班,建立区、镇、村、合作社、种植户“五位一体”,责任清晰、任务明确、机制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聚焦双链融合,突出全面赋能。融合打造数据链和大桃产业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高效收集、精准分析土壤成分、大桃品质、产量分布、市场销售等数据,将结果运用到大桃生产、销售各环节,强化数字技术对大桃产业链的支撑作用,促进大桃产业提质增效。
(三)专家团队驻村,推进技术应用。通过建设博士农场、科技小院等形式,吸引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团队驻村,探索智慧农业科技创新,手把手传授农民应用技术,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数字化应用过程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支持智慧果园建设、科研机构落地、物流体系建设、电商知识培训等,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企业资源,推动大桃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digitalvillage.cn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84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834号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支撑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