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 > 案例展示 > 地方案例 > 河北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构建“一网五治”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

2023-09-05    来源:河北省委网信办    浏览次数:     打印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积极推进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全县386个村街、9个社区划分网格590个,按照“一格一员”要求,全部配齐网格员,配备智能终端,构建了包含问题感知、处理、结办、回访,以及群众评判为一体的闭环式流转机制。近两年,共排查上报各类矛盾纠纷11915件、治安隐患5086个、民生诉求8275件,办结率99%,群众满意率99%,全力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夯实数字化管理新基础,完善一网五治“软硬件”

(一)建设指挥中心,实现“一屏观全县”。在县综治中心高标准建设“一网五治”指挥中心,配齐电子屏幕墙、操控服务台、应急指挥调度台等设备,“一网五治”网格划分、建设内容、管理机制等全部上墙,并接入“天网工程”、智慧社区和一键式视频报警系统等,实时展示和切换相关系统和平台运行状况,实现“一屏观全县”。

01.jpg

图 1 永清县综治中心“一网五治”指挥中心

(二)搭建系统平台,事件流转“全闭环”。研发配备网格化服务管理和接诉即办两大系统,及时收集、处置群众诉求,系统根据上报问题进行分级处理,归口自动推送办理,从矛盾纠纷、民生问题发现到办结回访、群众评判全流程实行“闭环式”流转、“一站式”服务,形成村(居)吹哨、部门报到、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的良好工作态势。

(三)开发专属终端,服务管理“零距离”。为进一步发挥网格员职能、畅通信息渠道,开发“平安永清”APP,可完整记录持有终端的网格员案事件上报、入户走访、普法宣传、巡线时长、案事件满意率、响应率、办结率等相关内容,大大提升信息收集和服务管理效率。同时,终端数据全部接入县级平台,系统定期统计排名,实现智能考核。

二、强化信息化数据新应用,促进服务管理上水平

(一)建设智慧安防社区,高效便民服务。全县178个小区全部建成智慧安防社区,监控链路、视频信号全部接入县级平台,极大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同时,通过门禁公告,辖区所队、社区、物业向业主精准投放防盗防诈、文明创建、民生社保、停水停电等各类信息,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促进平安建设。为进一步加大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清查管控力度,研发人户分离动态管控系统,实现了流动人口个人信息、分离原因、流出方向、租住房屋等数据的动态关联和智能查询,共清查登记流动人口3.1万余人,出租房屋5223处,为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三)扩大视频覆盖范围,提升管控水平。用高精度卫星照片、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等科技手段,实现永清卫星影像全域覆盖,重点区域实景还原。同时,选取重点区域制作三维视频,捆绑覆盖村街、道路等相关信息,达到可视化、实用化,着力提高社会治安掌控能力。

三、推动“五治”融合,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建强基层党组织,以“政治”强引领。统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并依托“永清组工”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包括党建重要事项公布、便民服务信息、业务宣传等内容。积极用好远程教育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式,对农村“两委”干部和党员进行全覆盖培训,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

02.jpg

图 2 永清县村(居)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专题培训班

(二)构建良好村风民风,以“德治”强教化。以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持续打造文明村镇,对优秀案例做法利用政务新媒体转发,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文明实践站30个,并配齐视频互联设备。县、乡、村三级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并在“志愿云”注册。

(三)强化自我管理,以“自治”强活力。由乡镇组织对村“两委”干部每年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村干部使用、工资等挂钩。依托各村街微信群,发布通知、组织活动、反馈信息,加强日常引导,对群内反映的问题,网格员及时介入处理。通过执行村规民约等,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树立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四)推进法治建设,以“法治”强保障。县法院组织法庭庭长定期走访村街,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共创建“无诉讼乡镇、村(居)”123个;由律师、法律工作者在全县386个村街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电话全部上墙,随时提供法律服务。开设“法治永清”公众号,内设“永清小律”专栏,已有241万人次获得专业解答。

(五)依托信息化建设,以“智治”强支撑。

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与公安局先进设备联通共享,依托“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信息化系统,助推“智治”强根基、扩内容、提水平。依托专业公司和内部人才,对开发的平台系统以及终端软件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不断优化功能设置,及时对网格员进行培训讲解,促进工作高效开展。

四、有关典型经验

(一)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一网五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层党建、综合治理等七个专项工作组。县委政法委认真履行牵头责任,发挥协调推动职能,围绕“五治”体系和平安建设任务,逐项落实责任。建立定期例会、情况通报、督导检查等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统筹整合资源,强化协调联动。在县级层面,由县综治中心牵头负责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群众事项处置工作,并配备工作人员;在乡镇层面,以乡镇综治中心为依托,整合综治、信访办、司法所、法庭等人员集中办公,由政法委员牵头,工作制度等全部上墙;在村(居)层面,由村(居)党组织书记任综治中心主任,组织开展服务工作。

(三)专家团队驻场,强化技术支撑。通过服务公司专业人员驻场、单位内部技术人员助力等方式,为基层治理平台及终端APP等日常应用和维保提供专业高效服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等对相关软件平台进行升级完善,并及时开展业务培训,普及应用技术,提升基层网格员数字素养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