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县耕地面积427万亩,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核心地带、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玉米优势区,被誉为“黑土粮仓”。为科学保护利用黑土资源,依安县与中国科学院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合作,通过推广应用“星空地网”全域监测系统,实现了土地大数据的有效管控应用,为黑龙江绿色作物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样板。
(一)抢抓机遇,打造黑土地保护示范区。依托中国科学院数字农业与黑土地保护项目,依安县打造10万亩核心示范区,先后有40余名中科院专家开展实验研究,集成保护性耕作、种养循环、土壤健康、智慧管控等多项核心技术,建成“星空地网”全域定制立体监测系统,为黑土地保护植入数字能量,实现了黑土地保护一张图、规模种植一张图、农作物长势监测一张图等关键数字化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支撑作用。
(二)科技助农,构建一体化监测系统。构建星、空、地基多层次的农情监测体系,借助空间信息和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卫星遥感、低空遥测、地面监测等数据,全面提升试验区星、空、地协同观测水平与多源数据感知能力。其中,星基利用中、高分辨率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反演陆地表面植被、水体、大气等特征参数;空基支持无人机多机型任务的指挥与测控,进行作物长势、病虫害监测;地基搭建多类别数据实时传输、数字图像自动处理、存储和分析为特色的智能化观测系统,安装地面观测站22台,开展植被监测、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土壤监测。
图 1 星、空、地全域监测系统卫星图
(三)质量兴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依托立卡种植户管理系统、单品连片种植区管理系统,通过遥感监测、远程智能控制,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及灾害评估模型,为30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保障。同时,深化与中科院、北安农垦、东北农大等智库合作,开发可视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利用数字技术、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一)提升观测质效,实现农副产品溯源。结合县域低温气候特点,借助高效太阳能技术、集成化设计,制作了兼容多种传感器的全自动生态定位观测站,具有长时可靠运行、无人值守、轻量化设计、便捷安装等特点,进一步提升了气象、土壤、植被参数等数据的观测采集精度。同时,整合四家涉农企业独立数据信息系统,搭建共有数据应用、资源共享平台,并利用Lora、4G、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实时收集观测数据,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监管链条,打造了一批可追溯的绿色农产品品牌,实现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查。
(二)精准测绘数据,打造全域定制系统。利用多光谱多旋翼无人机和自主研发的ZY200轻型复合翼无人机,完成依安县太东乡10万亩黑土地示范区1:500正射影航拍,并应用以近地全光谱成像相机为核心的黑土地数据遥测系统、“高光谱+多光谱+红外”一体模块化组合、多平台多型无人机任务规划与区域组网管控技术等,精准测定黑土地有机质、水分、盐碱化、沙漠化、作物氮磷钾等肥力和作物病虫害等成分,遥感本底数据达到了厘米级,为依安县创建“分区施策、依村定策、一地一策”黑土地粮仓全域定制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
图 2 ZY200轻型复合翼无人机航拍
(三)建强科技支撑,全面加快数字农业发展。依安县以数据精准采集、远程智能控制、模型精准应用、质量管理溯源等方式,全面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包括:利用遥感技术,持续对绿色作物种植区实施效果跟踪监测;远程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等地块,同步开展远程指挥机器人除草示范;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及灾害评估模型,提供及时精准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降低种植风险,为产量预估、价格预测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一)以智能化管控,确保种植质量。整合优化依安县数字农机监管服务平台,为416台农机具安装自动导航装置、北斗监管系统和传感器等设备,管理者可通过手机、电脑监控农机作业过程。同时,平台能够精准统计作业面积、核实作业质量,并查看农机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复作业、遗漏作业等情况,真正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有效管理。
(二)以实时化监控,了解作业情况。搭建农机监测管理系统,可通过监测设备采集农机作业过程中的速度、轨迹、面积、油耗等各项数据,实时显示作业类型、位置、作业状态、机具参数,并能够随机抓拍作业图像,实现对“耕、种、管、收”全环节的实时监管。2022年监测面积约为50万亩。
(三)以数据化应用,优化耕作方式。依托农机监测管理系统,以智能农机为载体,全方位采集土壤数据,记录作物生长以及种子、农药、化肥等相关投入信息,以地块为单位建立黑土地动态数据库,在传统农机调度经验和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形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型”,为管理者提供保护性耕作指挥方案。
(一)集聚政策优势,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撬动作用,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抓住“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项目机遇,将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利用、轮作补贴等优先向万亩攻关试验区倾斜,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
(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坚持将农产品质量追溯作为提升附加值的有效手段,充分做好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数据监测,打造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链条,为实现农产品“高质高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聚焦创新驱动,夯实人才支撑体系。依托“智库”“外脑”等力量,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集聚顶尖科研力量和专业人才,在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保护性耕作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升级,为黑土地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digitalvillage.cn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84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834号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支撑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