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 > 案例展示 > 地方案例 > 浙江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以数字乡村建设撬动乡村全方位变革

2023-09-07    来源:浙江省委网信办    浏览次数:     打印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建立“1+1+N”的数字乡村整体架构(1个数字乡村标准化规范,1个多跨协同乡村一体化智能化平台,N个涉农场景功能),以数字化撬动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治理方式变革。截至2023年2月底,全县共迭代升级120余项乡村场景应用,为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打造数字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使“叶子”变“票子”

(一)搭建电商体系,营销模式一网通。搭建“1+2+N”农村电商体系,即打造1个农村电商产业园,打通“本地电商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2类销售通道,引进N家涉农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建成“德e生活”等本地电商平台,引入第三方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吸引10余个涉农企业入驻,成功培育“清溪”“德鲜客”“游子”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电商品牌。2022年,全县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达到18亿元。

(二)加快产业转型,“智”量产量双提升。建成德清智慧农业云平台,归集全县11个数字农业示范园区、4100余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的共800余万条数据,为农业全程标准化、智慧化管理提供数字支撑,构建形成果蔬、畜牧、水产等6大特色农业数字化生产链路,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创新推出“芯片鱼”生态净养模式,出产黑鱼价格比市场价高一倍;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综合体在同等种植面积下,番茄产量为传统大田的30倍。


01.jpg

图 1 产学研一体现代农业创新中心——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综合体

(三)推进产业融合,乡村业态多绽放。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民宿、科创、文创等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例如,打造“宅富通”应用,实现农村宅基地线上流转盘活,目前已有105宗闲置农房在线上完成“挂牌”流转;搭建GEP核算决策支持平台,精准评估每个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生态身价”。目前,已吸引10余个科创项目落户,总投资约70亿元。

二、构建数字驱动品质生活新形态,努力让“鸿沟”变“通途”

(一)拓展公共服务,便民事项覆盖广。聚焦解决乡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迭代升级“浙里基本公共服务”应用,无感提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11大类、95项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服务,以及出生、就医、就学等全程网上办理。例如,建设村民健康数据库和“一人一册”电子健康档案,当健康状况“亮红灯”时自动预警,家庭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问诊。

(二)开发线下场景,数字生活品质高。依托“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优势,以“物联网+5G互联网”技术赋能乡村数字生活场景建设。例如,重点打造“无”系列场景,布设无人商店、无人餐厅、无人值守多巴胺球场等;以浙江省第一个5G智慧出行未来乡村试点为基础,创新开设“智慧出行游乡村”线路,推出无人驾驶观光体验等;与知网、喜马拉雅等合作建设乡村数字图书馆,提供免费数字化阅读产品。


02.jpg

图 2 乡村“悦读悦享”书房成为乡村人群的精神家园

(三)重塑物流体系,末端配送效率优。聚焦解决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基于北斗时空技术打造“数字配送大脑”,形成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链条,推动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循环。同时,进一步集成数字商贸、数字家政、数字文旅等20余项消费功能,满足村民消费升级需求。2022年,快递进(出)村数量达2951.9万件,同比增长28%。


03.jpg

图 3 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推动数字乡村整体智治新变革,努力化“后知”为“先觉”

(一)创新数字孪生,治理技术更新颖。有效归集282类近13亿条乡村治理数据,首创打造“数字乡村一张图”,以电子地图、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空间数据为底座,叠加18个部门图层,呈现实体与数字“孪生”的乡村图景。通过精准映射乡村“人、地、物、事”关键因子,实现对农村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等的实时反馈。


04.jpg

图 4 “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基层治理“一网通管”

(二)推动主体联动,治理组织更健全。将“数字乡村一张图”与15个部门的系统互通互联,打造形成跨区域、跨系统、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基层治理体系,实现矛盾调处、村庄规划、风险管控、生态治理等基层治理的“一网通管”。例如,连通湖州“解纷码”应用,上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块,建立多部门联动调解机制,村民扫码即可实现调解、咨询、投诉、举报等一站式集成服务。

(三)实现四治融合,治理方式更务实。依托“数字乡村一张图”的智治功能,串联自治、法治、德治,推动乡村治理从零碎化走向集成化。例如,“我德清”APP上线群众诉求在线反馈模块,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目前累计收集和处置村情民意反馈信息20万余条;开发“德清普法”应用,定期向村民推送法律知识和普法活动;以数字技术加持道德价值量化,在已有道德品牌“民间设奖”的基础上建立信用评级体系。

四、有关典型经验

(一)提高政治站位,优化顶层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县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委网信办、县农业农村局、县大数据局“三驾马车”紧密合作、协调落实。2023年3月,由德清县牵头起草的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省级标准正式发布,进一步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德清经验。

(二)注重体系建设,强调资源整合。整合全县资源,积极搭建“1+1+5+N”全域智治框架体系,实现一网知乡村、一网治乡村、一网建乡村,打破数字乡村信息壁垒,提升全域数字化指挥调度能力,实现产业发展、民生实事、村庄治理等事项的实时调度和高效办理。

(三)迭代应用集成,推动流程再造。积极创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乡村一张图”的现实功能,推动乡村治理流程再造,实现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管理和服务。

(四)突出价值引导,焕发乡村生机。突出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精神价值,探索更多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高素质乡村人口,助力乡村振兴,使乡村人群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