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 > 案例展示 > 地方案例 > 浙江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打造“浙农补”应用 推动种粮补贴“一键直达”

2023-09-07    来源:浙江省委网信办    浏览次数:     打印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是浙江的产粮大县,粮食种植规模居全省第三位,种粮补贴资金发放量大,每年涉农类补贴8800多万元,涉及农户1.6万余户。然而在传统补贴的发放过程中,农户端存在种粮补贴政策不清晰、申领不便捷、补贴不及时,政府端存在操作程序繁、工作效率低、行政成本高等问题。为提高种粮补贴发放效率,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平湖市打造“浙农补”特色应用,聚焦粮食补贴小切口,撬动粮食安全大牵引,实现种粮补贴申请“农民不跑,让数据跑”。

一、突出“好用”,重塑补贴申领流程

(一)精简流程,信息一站式审核。改革前,补贴申领流程主要有“农户申报、村级初审、镇级核查、公示、市级复核、确定补贴标准、公示资金、市级下拨资金、镇街道发放资金”9个环节;改革后,将村、镇、市多级审核环节,前置为市级层面通过航拍地块和实地核验相结合的方式,提前核定地块信息与种粮面积,并确定补贴数据,申领流程简化为“农户自主申领-系统审核-资金发放”3个环节,补贴从农户申请到最终发放的时长由原先的5个月缩短至最快5个工作日。

(二)打破壁垒,资金一网通发放。平湖市以田埂为界,对每块地按序进行编码,实现“一地一码”。根据承包流转协议,农户、村干部、第三方中介确定每块地实际种植户,明确这个地块承包者、种植者、种植面积,实现人地对应。若下一年度流转协议有变动,则对该地的种植户进行动态更新。目前,平湖市流转面积约22.4万亩,每年需更新的地块大约4.6万亩,占比20.5%。同时,通过地块智能关联,农户申领补贴时只需点击其中一个补贴地块,其名下所有补贴地块都将全部智能关联,实现申领地块“一键秒领”、异地申领“零距离”。

(三)重塑制度,改革一体化推进。为规范“浙农补”补贴发放流程,先后制定出台《浙农补核发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平湖市规模种植补贴实施细则(试行)》和《平湖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细则(试行)》,明确补贴范围与对象、补贴标准、操作流程等。同时,重塑资金发放方式,由原先的“先审批后发放”调整为“以预付款支付事后审批结算”。

二、突出“实用”,集成应用服务场景

(一)集成服务,提增农户幸福感。用户端设置了政策发布、补贴申领、补贴查询等模块,农户除了在用户端申领补贴外,还可以实时查询补贴政策、公示地块以及补贴发放进度、历年补贴到账资金等,极大激发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提升了农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01.jpg


图 1 “浙农补”用户端界面

(二)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时效性。简化工作流程,摒弃传统操作流程中的文件上报、审批等行政化手段。前置审核工作,补贴审核重点由原来的“审面积、审作物、审地块”变为“审核人、地对应”,村集体每年只需对土地流转协议有变化的地块进行审核,极大减轻了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资金公示调整为系统在线公示,既提升农户关注度,又减少政府大量行政成本。

(三)共享共用,提高数据关联度。按照水稻等粮食作物成长周期,采用无人机航拍形成人、地、物对应的种粮补贴一张图,实现“一图多用”“一数据多用途”,有效避免不同部门对种粮数据进行重复收集、审核等工作,做到数据同源、共享共用。种粮补贴“一张图”可实时监测地块种植情况,并智能监管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02.jpg

图 2 “浙农补”驾驶舱智能监管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

三、突出“管用”,真金白银惠民惠农

(一)迭代升级,补贴发放全透明。“浙农补”应用于2021年7月1日上线并上架“浙里办”。目前已建成规模种粮、耕地地力保护、旱粮生产、规模油菜种植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配方肥补贴等6个项目,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15亿元,惠及农户9.5万户次,每个农户的每笔补贴资金全程可追溯、可查询。


03.jpg

图 3 “浙农补”管理端粮补资金发放的查看与审核流程

(二)精准高效,财政资金少支出。每年传统的数据核查经费约在117.6万元,而“浙农补”运用数字化手段,将一地一码、无人机航拍两张图层叠加形成补贴作物矢量图,精准核实每个农户补贴面积,每年核查经费约在59.9万元,平均减少经费支出50.9%。

(三)关注民生,农民种粮多收益。2022年通过“浙农补”发放补贴资金1亿元,其中上半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春季规模种植、一次性补贴等资金6663.9万元,占比67%,既有效缓解种粮农户春耕、夏种等粮食生产资金压力,又减少农户利息189.2万元,大幅提升农户种粮收益。

四、有关典型经验

(一)坚持党建引领,健强组织体系。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市、部门、镇、村四级工作负责制,以“专班运作”为抓手统筹推进,清晰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创新工作机制,强执行聚合力。建立健全“部门+专班+技术公司”的“1+1+1”工作机制;坚持“日碰头、周例会、月总结”的运行机制;实行“表格化、清单化、项目化”的闭环管理机制,对建设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闭环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三)激活数据要素,赋能场景应用。通过人地对应、规则判断、字段关联等功能,以及人脸识别等组件实现农户种粮补贴的线上一键申领。通过打通粮补系统、农资实名购买系统等数据建立种粮补贴一张图,实时掌握地块种植主体、种植面积、种植作物、投入品购买和使用情况、补贴申领情况等,形成种粮大户精准画像。通过叠加粮食功能区等图层分析,清晰、全面地监测全市非粮化状况。

(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出台政策文件、实施方案、团体标准等,规范补贴流程。通过路演、案例和成果发布推介、媒体报道等,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覆盖面。同时,加大“浙农补”应用培训,到镇到村手把手实操教学,让农户熟练掌握申领步骤,努力打造成为政府管用、能用,农户爱用、好用的补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