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大计之下,寻找乡村发展点是重要工作,其中乡村旅游是一大突破口。当前,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时代发展趋势,要想探寻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既要抓住该时代赋予的机遇,同时也要应对迎面而来的挑战。本文对数字经济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构建出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乡村旅游也深受其利,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一是缩小了城乡数字技术差距。近些年来,我国着力开展互联网建设,力求在全国范围普及互联网,乡村地区更是建设重点。加之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提速降费措施,乡村地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了主动享受,有效缩小了城乡在数字技术方面差异。在当下的乡村地区,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已然普及,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助力,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比如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景点开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旅游发展中,如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旅游产品、利用在线预订平台提高服务效率等,这些都极大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二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成为农业生产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助力,一些新生模式如订单农业、设施农业得到开发并迅速普及,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数字技术还帮助农民通过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比如一些乡村旅游景点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品形态,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三是构建新型电子商务平台。在数字经济时代,农民可利用数字技术来建设网络门户,也能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构建互动平台,两者均能成为乡村旅游宣传的“生力军”,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旅游。同时,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传统乡村旅游项目不断出新,智能采摘、智能民宿等新型服务项目已然上线。这些新型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游客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旅游信息、预订旅游产品,提高了乡村旅游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四是创新宣传营销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缺乏有效宣传营销而难以吸引游客。在数字技术支持下,这些地区可通过线上多渠道数字化营销来改变当前局面,如优化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推广、短视频营销等,进而有效扩大了乡村旅游宣传的覆盖范围,吸引了国内外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这些创新的营销手段不仅提高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还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通过对数字经济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时代,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可为乡村数字经济的良性运转打下基础,促使乡村旅游走向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光纤入户、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是重点建设对象,不仅能保障乡村旅游信息的快速传递,还能为智慧旅游、智能服务的实现贡献力量,比如构建智能导览系统,有助于游客系统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特色等信息,还能通过在线预订平台预订门票、酒店、餐饮等。建设大数据平台也是重要一环。首当其冲是构建基础的数据收集系统,利用传感器、移动应用等工具收集游客行为、消费习惯及乡村旅游资源等数据。平台应具备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通过算法模型挖掘数据价值,为乡村旅游的规划、营销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比如分析游客来源、停留时间、偏好景点等信息,优化旅游线路和产品设计。政府部门要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不仅要做到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时序等,还要加大对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确保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按照既定规划实现全面改造和升级。
推动各利益主体紧密合作。乡村旅游发展要得到系统规划,政府、企业、农民等均要贡献力量,而他们各自有着利益追求,只有互为保障才能形成更强合力。政府处于领导和调度地位,制定和实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是本职工作,具体来看,应囊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等,而考虑到农民利益保障要求,政府应该着力健全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合理收益;考虑到企业利益保障要求,政府应积极构建企业投资渠道和政策支持机制,让企业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并能在政策支持下更深入、更全面开发旅游项目。企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主要扮演投资者、经营者等角色,它们应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服务,一者可不负政府所托,切实担负起高质量开发乡村旅游之责;二者可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进而为提升生活质量做出贡献;三者则是增强自身竞争力,能在乡村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局面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农民是乡村旅游的参与者,主要提供农家乐、民宿、农产品直销等服务。农民应该提升服务能力,也要积极了解当地文化内涵,能成为宣传当地文化特色的行走的“宣传员”。政府能开发农民培训班,企业能设立奖励机制来奖励优秀农民,如此一来,农民能获得更大提升,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政府和企业也会间接受益。
推动乡村旅游内容凸显特色和个性。乡村旅游应该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打造具有特色和个性的旅游产品。挖掘独特资源是重要策略。对于乡村地区来说,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是独特资源,众多游客往往也是慕其名而来。政府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保护好乡村的独特资源,确保这些资源足够完整和真实;另一方面是建立资源开发机制,指导企业更科学、更合理地开发乡村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确保开发过程不会危害这些资源。企业作为开发主体,应将凸显旅游内容特色与个性作为开发原则,比如开发乡村自然资源时,除了常见的徒步、观光等项目外,还能引入冒险类项目,带给游客更刺激感受;开发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时,可开发小玩具、小木偶等玩物,还能引入手工艺制作、传统节庆参与等体验类项目。不同游客对旅游产品有着不同需求和兴趣,企业可以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空间,让他们基于自身情况做出安排和提出诉求,如定制旅游线路、获得专属旅游服务等。
加强数字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深度应用。乡村旅游景点应积极引入和应用数字技术,比如在景区管理中,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游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进而了解游客的游览习惯和偏好,而这能帮助景区在高峰时段采取更合理的客流引导措施,避免出现过度拥堵现象,让游客获得更安全和舒适的游览体验;在为游客服务中,可借助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游客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这种创新的服务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还可以增加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农产品销售方面,数字技术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旅游往往与农产品销售紧密相连,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可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当地的农产品。
完善乡村数字文旅管理机制。乡村旅游想要在数字时代获得高质量发展,必须全盘谋划、步步为营。建立完善的乡村数字文旅管理机制后,乡村旅游景点的相关工作可得到正确指导和管理。在资源整合方面,应建立“联合”机制,目的是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为乡村数字文旅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做出贡献,进而有效提高乡村数字文旅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技术开发方面,应建立“研发和应用”机制,指导技术研发工作按部就班开展,而当获得研发成果时,可得到及时的“应用”检验,判断其是否可行、是否达到普及标准;在业态创新方面,应建立“激励”制度,目的是鼓励乡村旅游开发者积极调研新业态,并能积极引入,进而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如乡村电商、智慧农业等业态均是得到验证的典型例子;在监督管理方面,应建立“监管和服务”共存机制,目的是一方面对乡村旅游市场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保障游客合法利益,并对利益受到损害的游客进行补偿。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digitalvillage.cn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84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834号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支撑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