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办公厅、秘书局)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就《建设指南》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建设指南》出台的背景?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有助于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数字化生产力,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提供新路径,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共享“数字红利”。
2019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战略纲要》),部署了数字乡村发展的十项重点任务。《战略纲要》印发以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组织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稳步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各地区各行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参与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但总体来看,全国各地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持续探索阶段,部分地区存在发展思路不清晰、建设主体不明确、建设效果不突出、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为深入实施《战略纲要》,解答各地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扎实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今年初,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有关机构和地方启动了《建设指南》编制工作,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参考架构以及若干可参考的应用场景,供各地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时借鉴使用。
问:请问《建设指南》对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哪些指引?
答:《建设指南》根据《战略纲要》重点任务和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围绕“为什么建、怎么建、谁来建、建成什么样”的问题,系统搭建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参考框架,明确了各类应用场景的建设内容、建设主体任务、注意事项等关键要素,分别从省、县两级层面给出指导性建议。此外,《建设指南》还总结提炼了地方探索出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使总体参考架构和应用场景相互融合,建设模式与典型案例相互呼应,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可参考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和较为详细的指引。
《建设指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参考架构。主要包含了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数字应用场景、建设运营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几个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物理基础,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水利、电力、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公共支撑平台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系统基础,包括公共数据平台和各类应用支撑平台。数字应用场景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智慧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农村普惠金融等领域的一些主要应用。建设运营管理是数字乡村建设采用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以及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技术标准、网络安全和评价考核等。保障体系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支撑,包括组织领导、机制保障、政策支持、人才支撑、氛围营造五个方面。
二是数字乡村建设应用场景及关键要素。《建设指南》针对每个应用场景给出了建设内容、省级层面任务、县级层面任务、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的建议。其中,建设内容包括该场景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采取的举措以及实现的功能等。省级层面主要是统筹开展一些整体性、共性工作。县级层面主要是开展一些具体性、实操性工作。注意事项包括该场景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结合当前探索中发现的经验教训,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三是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在应用场景基础上,分别对应场景内容,提供了一些可参考、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以便各地区更好对照借鉴,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
问:各地方在应用《建设指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建设指南》涉及的应用场景较多,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发展水平不一、优势特点各不相同。各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本地发展实际,逐步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一是优先选择契合本地区发展优势的应用场景。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已有基础、发展目标等方面,确定不同场景的建设优先级,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建设,避免照搬照抄。
二是进一步明晰省、县不同层级之间的权责范围。根据不同场景的性质,进一步合理划分省、县之间的工作任务。宜由省级开展的平台类、资源类、基础设施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均由省级统筹开展。对于不同覆盖层级的工作,明确省、县各自的权限和职责,确保上下联动和横向协同。
三是注重打造多元共建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多方力量,鼓励社会化多元投入,吸引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场景构建和运营,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形成多元共建新局面,避免出现“政府一头热”现象。
四是注重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运营模式。各地区应立足本地实际和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建设运营模式,避免不切实际的举债式发展和大拆大建。同时,应注重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数字素养,加快培育数字乡村发展良好生态,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是注重基础资源的互联互通及共建共享。数字乡村共性平台建设,尽量采取全省一体化方式,纵向上充分考虑国家-省-市-县-乡镇各级的信息互联互通,横向上注意统筹各相关部门涉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避免系统、平台、应用、站点等方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问:未来对《建设指南》还有哪些考虑?
答:目前,《建设指南》发布的是指南1.0版本,是首次发布的版本。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农业农村、网络基础、数字经济、信息服务、生态环境、数字治理、网络文化等众多领域,是持续推进、不断演化的过程,需要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及时补充完善、调整修订,为各地区提供更精准、更符合现实情况的工作指引。今后,本指南将伴随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进程,在现有版本基础上挖掘更多优秀案例、总结更多典型模式、提炼更多可行路径,进一步完善指南内容、丰富应用场景,在探索实践中不断迭代更新。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digitalvillage.cn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84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834号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支撑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