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数字乡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使社会各界更好理解《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中央网信办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行动计划》各项重点任务进行研究解读,共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迈向新台阶。
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日前,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部署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重点任务,为未来一段时期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
一、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为新时期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充分认识新业态新模式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新业态新模式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推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是助力农村全面进步、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国数字乡村发展势头良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电商可持续机制逐步成熟,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有利于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知识和信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传播,带动优质农资和消费品下乡,激发农村巨大市场潜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带动农村现代化发展。
新业态新模式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助推农民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调研时强调,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机会和空间,拓宽了农村商品与服务的展示和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二、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各环节融合应用,推动乡村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一是农村电商持续增长。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2021年1-11月,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824.2亿元,同比增长2.4%。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生鲜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亮点,2020年全国农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达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
二是农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向农村消费领域逐步渗透、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发展,数字消费逐步成为农村消费的主流模式。信息进村入户深入推进,为农民群众提供公益、便民、电子商务等“一站式”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46.7万个,累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服务8.8亿人次。
三是农村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8月底,乡村旅游点具备无线网络覆盖占比为86.2%,同比增长4.1%。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了1120万人,同比增长10.9%,80%以上创业项目是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带动农事体验、电商直播等蓬勃兴起。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存在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农村物流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农村电商品牌效应不强;农村科技创新供给不足,尚不能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村消费潜力尚未有效释放;农村新业态发展规范化不足,可持续盈利模式亟需加快探索。
三、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数字乡村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在乡村建设中将迎来重大机遇,新业态新模式有望步入发展快车道。从国际看,世界各国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活力,采取各种举措推动农业领域数字化发展,构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优势。从国内看,我国围绕“数字中国”“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等进行战略部署,农村地区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蓝海,农业数字化转型正逢其时,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不断释放,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坚持融合发展,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我国农村电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加快完善自身,才能在乡村振兴、农业数字化转型等中发挥更大作用。对此,《行动计划》不仅部署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商兴农”等工程,推动农产品电商转型升级,还提出了提升农产品品牌任务,包括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培育“巾帼电商”品牌等。针对农村物流问题,强调要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进一步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针对电商新模式乱象,要求引导电商平台规范有序开拓电商分销渠道。
坚持立农为农,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乡村是消费增长“新一极”,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热情依然不高,亟需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对此,《行动计划》一方面部署了畅通“工业品下乡”通道、丰富农村信息消费内容等任务,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产品供给,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强调要保护农村居民消费权益,不仅要求严肃查处制假售假、违法生产经营等行为,强化农村信息消费市场监管,而且提出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权益保护意识。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乡村新业态。乡村新业态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发展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对此,《行动计划》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对不同产业、领域部署了对应的任务举措。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打造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围绕新业态,鼓励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健康养生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围绕乡村文化产业,提出通过网络传播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围绕农村平台经济,引导平台企业将产品和服务下沉到乡村,推动农村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作者单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digitalvillage.cn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84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834号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支撑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