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1年,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中国的“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开始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二年,2月22日,中央发布了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文康农(Carlos Watson)接受第一财经专访表示,中国政府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与全球范围内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不谋而合。同时,当今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数字化发展机遇,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鲜明特点之一。
与全球范围内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不谋而合
第一财经: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从2021年开始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
文康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大国,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新千年以来,连续19个中央政府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领域的相关问题。从发展现代农业,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从深化农村改革,到适应新常态,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城乡统筹发展,到新农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 中国政府结合本国国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针对性的“三农”发展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中国“三农”发展的指导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分步骤、分阶段逐步达成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2021年,中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实施,更使乡村振兴有法可依。
中国政府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与全球范围内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不谋而合。全球范围内,人口增长、城市化、自然资源的稀缺和退化、气候变化、地缘政治不稳定和冲突增加以及疫情等不确定性风险,正对农业粮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和考验。2020年,全世界有多达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农业粮食体系迫切需要转型,以实现和保障粮食和营养安全。
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2022-2031年战略框架》,全力支持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通过可持续、包容和有韧性的粮食体系,实现更好的生产、更好的营养、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生活(“四个更好”),从而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愿望。
联合国粮农组织战略框架的“四个更好”与中国乡村振兴关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有诸多共同的着力点。
基于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政府提出了《国别规划框架2021-2025》,在“十四五”期间加强以下三个重点领域内的合作:一是促进粮食体系转型,达成更好的生产和更好的营养,实现共同繁荣;二是增强粮食体系韧性,创造更好的环境,保护地球;三是加强国际和区域农业合作,增进伙伴关系,实现所有人更好的生活。
中国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发展机遇
第一财经:在世界上,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曾经历过类似的乡村振兴阶段。从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会给中国提供哪些借鉴的经验?
文康农:历史上,这些国家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提出过“新村运动”“乡村发展计划”“农村振兴运动”等类似的乡村振兴发展政策。尽管各国的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城乡统筹发展、更好的振兴乡村成为了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道路中的共同关注和行动。
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创新和投入、完善农业产业经营政策、推进农业立法、坚持参与式农业区划和农村治理、推动职业农民教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合理的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政策等等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在各国乡村振兴中都有所体现。这些政策在中国的“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也均有所体现。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各国类似乡村振兴运动也有很多不同。除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情以外,当今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数字化发展机遇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鲜明特点之一。中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重视数字化给农业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呼吁遏制和弥合数字鸿沟。
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推进“数字千村”行动计划,致力于将全球1000个村庄打造成为数字枢纽,通过数字农业、农民数字服务、农村数字转型,支持农业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农业数字化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同中国政府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双方正在共同努力将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经验和案例在亚太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分享。
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关键
第一财经: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作用,在全球也有成功的实践。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合作社实践?通过全球的相关实践,对中国的合作社发展,有哪些建议?
文康农: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在许多国家,大部分粮食作物由小农生产,他们普遍缺乏进入市场销售其产品的机会、缺乏议价能力和金融服务等。农业合作社可以帮助小农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在创造就业、减少贫困、改善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从法律法规、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服务、拓展销售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相关举措,例如2006年颁布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2021年,农民合作社达到220万个;其中,脱贫地区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72万个,为防止返贫、振兴乡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全球实践来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带头人理事长。开展面向合作社理事长的能力建设,将有助于促进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村”项目,在湖南省龙山县、湖北省来凤县、四川省美姑县、海南省白沙县四地各选取四个贫困村,试点“互联网+农业+金融”创新模式,开展面向基层辅导员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等,让合作社理事长们了解最新法律法规政策,提高种养质量水平,增强农产品品牌和市场意识,学习相关融资和保险技能等。
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支持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蒙顶山农民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分享其他国家的农民合作社最佳实践,开展国际交流,分享中国在农民合作社发展领域的创新模式等。未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在农民合作社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社的潜力,推进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digitalvillage.cn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84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834号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支撑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