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标准 > 标准发布 > 行业标准

《区块链 溯源应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2024-07-12    来源:信通院公众号    浏览次数:     打印

全生命周期信息透明、可追溯成为当前各类生产者和消费者日益关注的重点,全流程可信的溯源信息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公开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在各行各业的场景中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由中国信通院联合顺丰,中国移动,东软,远光,紫金山实验室,纸贵等单位共同研制的YD/T 4387-2023 《区块链 溯源应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行业标准,于2024年4月1日实施。本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溯源技术框架,给出研发、测试、评估区块链溯源产品的基准,也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标准化和系统性,加速了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标准概况



图片

 

该标准规定了区块链溯源应用中的技术参考架构、溯源流程、基础要求、扩展要求及评测方法。标准对参考架构进行模块解析并给出溯源流程的适用场景和主要步骤。区块链产品溯源应用参考架构如下图所示,一般由基础层、管理层、服务层、应用层等构成。


图片

图 1 区块链溯源应用参考架构

区块链溯源应用参考流程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格式整理、数据上链、溯源查询四个步骤。各参与方通过数据采集模块把数据上传到溯源服务,溯源服务通过数据上链模块把数据保存到区块链中。消费者或第三方系统可通过溯源查询模块来查询溯源数据。

图片

图 2 区块链溯源应用参考流程

该流程适用于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重要产品溯源过程中交易记录的采集、存储、管理和交换等过程。应实现重要产品溯源业务及相关数据的统一管理,应覆盖重要产品初级生产、生产加工、产品运输、产品检测、产品消费或使用等环节。

标准中规定了区块链溯源应用平台的基础要求和扩展要求两类技术要求,包括源数据防篡改性要求、溯源数据完整性要求、溯源起始点要求、双向溯源要求、数据接入的安全要求、多数据源接入要求、复杂业务流程溯源、系统稳定性要求、系统性能要求、安全要求、溯源操作审计要求、数据隐私性要求等内容。

扩展要求包括溯源信息查询要求、配置灵活性要求、多业务类型支持要求、身份标识需求、上链数据的真实性要求、溯源码管理、溯源码安全策略、溯源数据展示管理、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等内容。

最后,该标准根据技术要求还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测试方法,包括溯源应用基础功能测试方法、溯源数据管理测试方法、溯源业务管理功能测试方法等内容,以评估区块链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的性能和安全性。




标准意义



本标准的推出,是对现有技术规范的重要补充。对于技术提供方来说,标准为技术提供方设定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性能标准。标准提供了一种共识和行业认可的技术实施框架,技术提供方可以依据这一框架进行产品开发,减少了在开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此外,标准的存在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从而有效配置资源。

对技术需求方,如供应链企业或制造商,依赖于区块链技术确保其产品的溯源可靠性。标准化的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对需求方来说本标准是确保操作合规、提升业务效率和安全性的保障。




“可信区块链溯源应用”测试介绍



“可信区块链溯源评测”是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评估测试”最早推出的区块链应用测试之一,是对区块链系统对上层溯源应用系统支持能力的评测,目的是衡量区块链系统在溯源应用方面的服务能力,确保区块链系统能够为上层溯源应用提供公开透明、安全可信的功能支持。溯源评测具体包括底层区块链技术选型、数据存储、节点管理、合约管理、用户管理、运营管理、身份服务、标识服务、数据上链、溯源查询、审计管理、溯源配置等模块。

图片

从2016年开始,中国信通院逐步建设“可信区块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发配套软硬件系统,为业界提供可信区块链产品测试服务。2021年,成功申报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专项,牵头“区块链评测技术体系与系统研究”项目,持续深入区块链评测体系的研究和完善。目前,形成了涵盖基础评测、配套评测、软硬件协同评测、自主创新、能力评估和项目验收测试等10大模块39项专项的评测体系,已成为区块链相关产品验证、能力评价、项目验收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图片


测试负责人:

程老师 15600298825(微信同号)
chengyang@caict.ac.cn 

张老师 18865513130(微信同号)

zhanglifeng@caic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