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文化振兴是其重要维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推动乡村文化蓬勃发展。
乡愁记忆是乡村文化的灵魂,包含乡村独特的自然风貌、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手工技艺等,它们在人们心中沉淀成情感符号,赋予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当前,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正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深刻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为乡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字赋能,有助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依托数字技术,塑造乡村文化IP,活化乡村资源。立足乡村地域特色,挖掘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与传统技艺等元素,结合年轻人喜好,塑造辨识度高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地标,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文旅融合品牌,实现文化IP的经济价值转化。
比如,贵州村超融合苗族、侗族风情与足球运动,借新媒体实现体育、文化、经济深度交融,成为现象级乡村文化IP,不仅深度挖掘了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以“文”育“体”,更为广大游客带来新鲜感和乡土魅力;北京市通州区以科技赋能文化,打造“运河畔”文旅品牌,不仅让大运河农耕文明重焕生机,更让古老的大运河活在当下、走向未来,进一步焕发蓬勃生机;江西婺源篁岭村五彩斑斓的“晒秋”与传统徽式民居结合,实现“破圈”传播,不仅还原了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乡村生活,还吸引了更多人在篁岭的乡宿、山野、田园中体验乡村生活。
依托数字技术,创新交互方式,唤醒深层乡愁。传统乡土文化的表达侧重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呈现,而数字技术凭借其强大的交互性特点,赋予乡土文化全新生命力。VR农耕生活体验、直播非遗手工制作、云游田园自然风光,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能突破时空限制“身临其境”感受乡风乡韵。如今,各地正充分利用数字传播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数字化媒体,促进舞蹈、绘画等承载中华形象的文艺作品广泛传播,让更多人能够直观感性地了解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
有传统文化爱好者精心制作展示传统技艺的视频,在网络发布后短时间点击量达千万次,让观众一睹传统技艺的精深和风采。很多人说,原生态的记录、精致的视频呈现,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乡愁的闸门。从春日采花酿酒,到冬日围炉煮茶,再到非遗技艺展示,每一个场景与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紧密相连,许多人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唤醒了乡愁。
依托数字技术,使人从乡土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摄影、绘画、短视频等艺术形式为乡愁文化传播提供多元途径。互动化传播,人人都是乡土文化“代言人”。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如手工竹编、土陶制作等,借短视频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让乡土文化在创新传播中重焕生机。
农耕非遗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过去因技术手段匮乏,农耕非遗的传承面临困境。如今,借助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高清摄影、3D建模等方式,对传统农耕工具、手工艺品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记录,永久留存细节。以云南彝族的传统纺织技艺为例,通过视频记录,完整呈现复杂的纺织流程与独特的图案编织技法,打破口传心授的局限,不仅让非遗有了更加生动的实践场景,更让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进一步焕发生机;再如《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的呈现,不仅让观众领略到农耕文明孕育的饮食文化瑰宝,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激发情感共鸣。
依托数字技术,可助力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从而为讲述乡村的各类文化故事打下坚实基础。可运用卫星遥感、智能监控等技术监测乡村空气质量、河流池塘水质状况等指标,守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比如,被誉为“中国美丽乡愁第一村”的云南大理古生村,不仅拥有古老的千年白族村落,还拥有以现代生态治理为标识的科技小院,小院构建了“六纵七横”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动态监测网络,成为洱海保护的重要载体和生动缩影,从而让古生村的故事勾勒出新的图景。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注入现代活力。可以说,乡愁作为情感纽带,一定程度上维系着传统文化的温度,让乡村始终保留着浓厚的烟火温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书写着中国乡村的崭新故事。相信随着数字技术的加持和赋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故事,将凭借更鲜活的内容和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中国气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Copyright © 2023
digitalvillage.cn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84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834号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支撑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